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1/2/2014 陳芳瑜:福岡正信與自然農法

這位老師一開場介紹自己之後,多用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彼此可以很多的交流。老師也利用影片中主角所闡述的觀念引導我們更加明白影片中想告訴我們的訊息以及他想告知我們的概念,而有些觀念我覺得是有所矛盾的,所許自然農法不是最佳的作物方式,但勢必是較最大自然無害的,它或許不是以利益優先、或許對人文社不會有所貢獻,它的存在有它一定的價值。
老師說使用自然農法一定要用自己的地,不然會被他人誤解,為何不施肥、不除草,但我覺得今天如果是一個好的、有效的農作方式,為何不多利用其他農地耕作,如果多將這樣的觀念或想法告訴他人,我想一定還是有人會接受的,而且老師說如果不是耕作在自己的土地,藉由別人的農地來使用自然農法,一定會被土地的主人驅趕或責罵,但我認真覺得好是這樣的講法不就好像是小偷一樣,做一個好的東西但又只能自己使用,如果是有用的方式有相信還是有人會理解的。
自己不支持也不反對此農耕方式,但對於現在資本主義這樣的方式一定不可能執行,如果只是要自給自足那一定是可行的,只是現在人的生活和社會風氣可能有點難度,我想多利用科技與好的環保概念對於地球永續經營才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12/26/2013 紀錄片: 只因我們生活在地球-福岡正信印度之旅

對於現代的我們看整個社會或整個世界,我覺得可大可小,一切都由自己的主觀意識來絕定,但客觀地觀察與判斷便顯得非常重要,狹隘的思維或寬闊的胸襟是要有些人生體悟的,對於現在的我們我想要有主角如此遠見的觀念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或經驗,慢慢累積才能有所明白其中真正的意義。
影片中主角發明所謂的自然農耕法,他提倡農耕不需施肥和使用農藥,這樣的方式對於整個自然環境與生物是有一定的價值存在,避免動植物受到過度人類的破壞,讓它們在一個最自然、最無害的環境下生長,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很好,但如果對於現代的我們可能要捨棄很多東西,捨棄物質生活、金錢生活、科技生活,而且也較難以這樣的方式來換取金錢,頂多可以自給自足。
這樣的方式對整個地球環境或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有較好地維持與保存,只是現代人過度的欲望與需求,要利用這樣的方式過生活可能有點難度,只是我們應該想想如何用更佳的方法來延續我們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這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12/19/2013 吳子鈺:雨林咖啡,公平貿易與世界公民教育

這是利用一個主題來貫穿整個概念的演說,一開始老師就帶來許多煮咖啡的器具,咖啡香就飄逸至教室整個空間,而自己也就開始感到興趣老師與咖啡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老師要我們思考許多東西的來源與它所製造的過程,我們或許都會食用它或使用它,卻未曾思考它是怎麼生產、怎麼加工的,而咖啡也是如此。
接著老師講解其咖啡的歷史與它整個生產到銷售,討論到所謂的公平交易。了解到咖啡整個生產歷史與它對與世界的影響,藉著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等,讓世界上的人類發現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動植物,而在當時歐洲列強卻利用自己強大的武器與龐大的資金,一一殖民亞洲或南美洲等區域,影響當地的作物生產與生態改變,而咖啡在其他地區的量產也是因為歐洲人大量的飲食習慣及對咖啡喜好大大增加。但歐洲人卻已很低價的方式來收購這些未加工的咖啡豆,降低成本再以不對等高價賣給消費者,賺取中間大量的利潤。
人都是自私的只為了自己好,不會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或影響,我想老師利用咖啡來傳導我們很多的觀念,或許這世界還是有很多我們沒有看到的層面,必須慢慢地觀察思考才能了解。任何產品的製造與生產都是有一定的方式,但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方式對生產者、製造者或賣買者是否有對等的公平,我想這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必要的原則。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12/12/2013 陳弘正:從微電影談社交網路影音革命

一開始老師先對自己所謂現代網路社會現象做一個簡單的比喻,用FB來探討網路對我們的影響。或許利用臉書來交朋友、打發時間、玩遊戲、聊聊天,這對我們而言是司空見慣的互動,而老師將這樣的行為說明社交資本對於我們的的重要性,生命滿足感、人際互信感、群體感這些都是我對利用臉書所架構出來的。
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有所謂的小群體、中群體、大群體,這樣的聯結就要看我們平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而臉書的發起這讓我們中群體與大群體的聯結更加的方便與快速。臉書的經營也是需要花心思的,可以使他人更了解你這個人,也可以朔造自己在網路上的形象,所以對於臉書其實是可以建立出自我良好的人際關係,無論po文的內容、點讚的內文、留言的互動,我想在現在匆忙的社會裡,臉書大大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進而建立良好的人力關係,也將自己形象有所包裝,不好說這樣的趨勢是好是壞,但這一切都在於使用者的心態與想法,而這樣也是有加成的效果好則可以更好,所以有許多人會利用臉書來傳播正面的力量或有效的方法,使大家盡可能使對生活或生命有所成長。
處在相當大量資訊的時代,我想利用短篇的文章或影片來闡述自我想宣傳的概念是非常好的方式,我們會自動搜尋出好的與不好的資訊,將正面的資訊一直傳播出去,一傳十、十傳百,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大的,或許有時候是大到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想像,所以不能忽視網路的力量,要將它運用在對的地方、好的地方,使我們現今社會可以有更好、更正面的發展。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11/28/2013 韋仁正:協力造屋的社會運動經驗

一個團體所做的任何活動重要的是其背後的意義、想傳達的精神,現在人或許由於社會快速變遷,所以難有時間可以靜下心或著放鬆心情專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很佩服汗得學社的精神,一群人在沒有任何建屋背景的知識下,要一起完成一個任務,我想這是很多的溝通與合作才能達成大家共通的目標。
老師說有很多方式可以傳達汗得學社想傳達的訊息,但用一群不相識有共通目標的人是最好最快的方式,協力造屋重點是同心協力的過程,而房屋的產生只是個結果,在這過程中,還有為地球一點點的貢獻,有何不為呢?自我有所成長,也可以了解如何用低能源的方式來建造房屋可以說一舉兩得啊!老師也說現在人太過度的倚賴能源,而忘記能源本身是如何產生的,或許過個二十、三十年能源浩劫的那天是我們都可能看見的,所以能源的節約是大家共同的課題,我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需要使用能源的時候,我們都必須思考如何降低使用量,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有生活的時間與空間。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11/07/2013 潘忠政老師 (觀新藻礁的守護者)

我相信在台灣的每個角落都有著一群一群為台灣默默付出的台灣人,而潘老師則是其中一人,這樣的行動是背後有著很大的意義,台灣在過去二、三十年的過渡開發,讓我們失去了許多我們原本擁有的自然生態與美景,這些自然環境不是有所求必有的,或許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育或關心,但台灣人的短視只圖眼前的利益,不顧環境或生態可能造成影響,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不關是教育或道德都顯得醜陋,希望人民能夠有所省思,慢慢發掘什麼才是我們必須真正關心的。
很佩服潘老師的精神,一個不服輸、一個堅持的態度,要做就要做到好,從自己影響力開始,影響身邊的人、影響需要好環境的人、影響有權力的人、影響能說大聲話的人,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他做了多少,而是他做了什麼事。潘老師很努力地想儘辦法讓台灣變得乾淨有美麗,但背後卻看到許多人心的貪婪與醜露面,了解到為了生態環境是需要付出多少心力與汗水,不求回報只求一個公道。
從認識、了解、關心、行動到改變,這是一連串的認知,我們必須從頭開始,知道為什麼而做、為什麼而爭,期待為台灣的下一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寶島。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10/31/2013 千甲記錄片 心得分享

本此影片記錄著一群人靠自己的雙手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一個社區協力農業的概念帶給一群人新的生活新的生命力,這個概念闡述自給自足、善加運用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從中我看到的是這群人的熱情、勇氣與堅持,熱情地對待他人、盡力幫助需要幫忙的人,有勇氣地活下去,儘管生活在困苦,一家人還是在一起,這個社區大家一起互相幫忙,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外界的看法,他們持續這樣的生活,不假他人,靠著互相扶持的一骨力量,讓整個社區都活絡起來。
這樣的精神我想是在大都市中所看不到的,現今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變遷使處在城市的我們,忘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忘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味地為自己著想,但只是過渡的自私罷了!我想在未來的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人情味,社會過度開發,人們過度自私,人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那時將是整個社會敗壞的開始,所以我們應該增加生活品質,多想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多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會讓這個社會可以永續發展。
千甲是個好的例子,這只是個開始,我相信未來這類型的社區會愈來愈多,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有更多面向的發展,讓我們也有自給自足的能力。